写作不易,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,只是为了养家糊口,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,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,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,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~~~
文|彭乙彬
编辑|t
引言2021年国庆节,在香港上飘扬着五星红旗,多个爱国团体更是自发向香港政府请愿,希望可以将香港地标之一的“维多利亚公园”改名为“人民公园。”该消息一出,引起不少网友热议,也将人们的视线放到了香港“去殖民化”这一目标当中。
香港到底要不要去殖民化呢,又该如何操作呢?
(市民自发请愿)
一、香港的殖民历史鸦片战争后,香港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,1841年英国远东舰队正式占领香港,给登陆的街道取名为“占领街”,也就是“Possession Street”,在华人的反对下才改名为“水坑口街”。英国殖民香港期间,有许多地名都和英国息息相关。
比如常说的“皇后街”、“皇后大道”,甚至还有用香港总督命名的条条街道,比如“砵甸乍街”、“轩尼诗道”、“德辅道”、“金督驰马径”等等,这些都是历任总督的名字。
从学校到街道,代表英国的元素,总是充斥在香港的角角落落。
(轩尼诗道)
比如“皇家”的俱乐部、服饰,甚至还有英语辅导,一部分的招牌上还会留下英国国旗。如果放在以前还说得过去,但是放在香港已经回归祖国之后,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了。
2007年,香港的皇后码头被拆迁,突然一部分的“恋殖派”跳了出来表示反对。
他们说这是香港的回忆,但他们不知道的是,在上世纪山顶上仍然挂着“华人与狗不得入内”的警告。
这不是回忆,这是香港的屈辱,是英国人的宣誓主权。一部分香港人对西方的盲目崇拜是要不得的,他们没有意识到,只有摆脱殖民,这里才是真正的香港。
(皇后码头)
到底要不要去殖民化?一定是要的,所谓的殖民化不仅是从街道、名称上的改变,而是英国还在暗中传输错误的思想给香港人,尤其是一部分香港人并没有了解过内地,就会受到刻意的引导,再加上香港本身就被英国文化熏陶,是很容易断章取义的。
香港去殖民化,本质上是摆脱殖民文化遗产,是回归祖国的历史过程。在香港回归初期,去殖民化的工作没有完全展开,但近些年来已经在逐步推动了。
(香港被殖民时期)
二、香港去殖民化2024年7月10日,香港通过了《2024年成文法(杂项规定)条例草案》,决定将以前所使用的“女皇”、“总督”等殖民词汇,更换为“中央或特区政府”等更符合香港如今地位的词汇,并且从8月19日开始正式实行。
香港的去殖民化引发大家关注,这次法条的修改,也让各界对香港寄予厚望。其实早在香港回归的时候,我们就已经推动了去殖民化。比如当时香港的法律需要适应化修改,于是我们的要求是在原有的名词解释时,一般需要遵循替换的原则。
(香港殖民时代)
也就是总督等词语,可以换成其他的行政长官,不过这些都并不影响法律使用。再比如将维多利亚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,有人表示了支持,认为这都是迟早的事情,但也有人认为没这个必要,因为大家都使用习惯了。
但其实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文化占领,在殖民者的包装之下,明明是包含血泪史的殖民地,却仿佛成为了乐园。去殖民化是为了捍卫国家安全的需要,我们需要从各方面延去行动。那应该怎样才能去殖民化?
(富有殖民气息的学校)
首先应从教育入手,毕竟青少年才是新一代的香港人,而他们也决定了香港的未来。《亚洲周刊》报道,尽管殖民管理已经消失,但是去殖民化的行动没有真正的起步,不仅原有制度保留,而国民的教育也遭到了压迫,有部分学校甚至放弃了中国的历史课程。
许多香港人就是因为缺乏了历史知识,加上教育缺失,因此分明是英国的殖民统治,却被夸成了进步民主,仿佛是一朵花。许多香港年轻一代完全缺乏对历史的认识,很多都是接受了西方的双标行为,对于“一国两制”他们更加看重“两制。”
有人说去“去殖民化”与“一国两制”是矛盾了,这恰恰是错误的。他们将课本里本来应该教学的历史删掉,美其名曰这是“两制”。但是在参差不齐的教科书环境之下,有些学生就会被灌输错误的思想,甚至将所有的责任与怨恨,都一股脑都往内地去推。
因此教育问题很重要,要从教育上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历史观,要让他们正确的了解国家和制度,要明白昔日的殖民不是天赐,而是屈辱。要做到这一点,就必须全香港所有人共同努力,这也是香港目前需要去跟进的地方。
(正视历史)
在短期来看,如今的立法虽然实现,但是要想从根本上去殖民化,还是需要一段时间的。现在香港的去殖民化,仍然在主权、宪制、法治、警察等多个方面,需要去深入推进。然后由此从上往下的向各方面延伸,要牢牢巩固“治”的基础。
比如香港警察体系里,就将以前的英文口令,更换成汉语的口令,再把很多武器都换成了国产的警枪。对于香港的部分新闻媒体,也需要要保证客观公正,作为媒体,除了言论自由之外,还有另外4个字“社会责任”也需牢记。
(香港警察)
三、国际上的去殖民化浪潮事实上,“去殖民化”不是香港一个地区的进展,从18世纪末开始,世界上已经掀起了“去殖民化”的浪潮,深入了制度、文化等领域。
比如美国就是一个典型的“去殖民化”国家,在《独立宣言》发布之后,他们融化了城中的乔治三世塑像,用于抗英战争。
从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,美国经历了几次的战争,才摆脱了殖民化。印度,在2014年才推动了宪法上的改革,目的就是清除几代人身上的殖民耻辱感,为此印度将乔治五世的雕像移除,将曾经的国王大道,改为“责任大道”。
(印度 责任大道)
1965年新加坡独立,从上打下进行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,并且进行自主创新,推广了真正的爱国主义教育,新加坡的“去殖民化”是比较成功的。
香港可以向世界学习“去殖民化”的丰富经验,也可以统筹规划,如何推动“去殖民化”的进程。确认发展眼光,要明白这种变革必然是全方面发展的,这是顺应历史发展潮流,这一举动,还可以增强国家观、巩固文化自信。
大家觉得,这样的地名到底该不该改呢?
参考资料
[1]【紫荆专稿】香港需拥抱全球“去殖民化”浪潮.紫荆杂志.2024-08-04
[2]文化上的「去殖民化」勢在必行.大公文汇.2021-05-21
[3]你认同香港“维多利亚公园”改名“人民公园”吗?京报网.2021-10-08
[4]去殖民化,香港为何没做到位?环球时报.2019-09-03